夏侯纾和云溪先到约定的湖边,夏侯翊果然还没到。湖边的船是夏侯翊一早就订好的,船夫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翁,姓罗,半白的胡子半白的头发,因常年劳作,手臂很结实,此刻正半躺在船头打瞌睡。
云溪淘气,抽了根在路上摘的狗尾巴草去挠老翁的鼻子,害得老翁打了好大一个喷嚏,她却在旁边偷笑。老翁定睛一看是个女娇娃,笑骂了一句“丫头好生无礼”,便领着她们上船。
云溪淘气归淘气,还是把带来的糕点分了一些给老翁,算是给他赔罪。老翁笑嘻嘻的收下了,还热心地帮她们生火烹茶。
湖面风很大,湖边的柳条被吹得晃来晃去,像是水中起舞,估摸着晚些可能会下雨。
老翁帮着生了火,然后进船舱里来询问是不是先开船。夏侯纾想着夏侯翊也不知何时才会到,便同意了老翁的提议。
小船沿着湖行了一段,果然不出夏侯纾所料,外面开始下起雨来。湖面很快就生起了水雾,目光所及处,一片烟雨濛濛,只见近处几株杨柳垂下碧绿的枝条,在微风的搀扶下摇曳生姿,与湖面上荡起的涟漪相映成趣。水汽氤氲中,夏侯纾不由得想起了一些往事。
史书上记载,南祁开国之初,太宗皇帝为了表彰的几位得力功臣,破格加封了十位世袭的异姓藩王,分别是襄王长孙泽、荆王孔承钦、肃王罗可敦、惠王张明瑛、敬王郑嘉、信王章怀素、陵王宇文洄、恭王钟朔之、顺王司徒献、益王薛从绩。其中,恭王钟朔之是太宗皇帝的女婿,也是夏侯纾母亲宣和郡主的祖上。恭王在十位异姓藩王中虽然排位比较靠后,但却深得南祁历代皇帝的信任和仰仗,其原因便是恭王手里掌管着神秘组织长青门。
钟家祖上是大颐王朝的重臣,专门为帝王监察百官,同时搜索情报。大颐王朝末代皇帝司马固骄奢淫逸、一边派使臣网罗天下美女充盈六宫,一边又好大喜功,发动民众大肆兴建行宫,劳民伤财,逼得百姓不得不揭竿起义。钟氏一族见大颐王朝日渐式微,司马固视人民如草芥,不得民心,劝谏多次无果,毅然辞官归田。司马固忌讳钟氏一族周中的情报网,企图将其赶尽杀绝。钟氏一族为求自保,一怒之下加入了当时有独孤靖领导的义军。独孤靖礼贤下士,不拘一格,不仅厚待自己的追随者,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当时身为钟氏掌门人的钟朔之为妻。钟朔之也没有辜负独孤靖,他迅速召集旧部重建了情报网,为独孤靖索罗情报,还一路辅佐独孤靖东征西讨,建立了南祁国。独孤靖称帝后,第一件事便是加封功臣,史称太宗赐恩。
长青门和恭王府钟氏一族互为依托,钟氏一族因把控长青门而受到帝王的重用,经久不衰;长青门也因钟氏族人的前赴后继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南祁历代君主的眼睛、鼻子、耳朵,同时也是最尖锐的兵器。
长青门的核心分为死士和密探两个部分。死士大多出生低微或者家境贫寒的流浪儿和孤儿,后被长青门收留,教习武艺,并经过严苛的训练和筛选后成为君主最忠诚的利刃。而密探的出身则不一致,有出身世家的公子,也有身手敏捷、头脑灵活的平民布衣,不论贵贱。身份的不一致,也更加易于隐藏和探听消息。而且密探有严格的等级权限,根据信物分为紫戒、蓝戒、绿戒、银戒四个等级,各级密探直接听命于恭王府,大家各司其职,互不相干,甚至见了面都不一定认识对方。
钟朔之在世时,外有开国之功,内有南祁公主为妻,大概是长青门最辉煌的时期。彼时,长青门的死士和密探均由恭王府统领,效忠于君主,诸王皆不敢小瞧恭王府。时至今日,恭王府虽然名义上仍然掌管着长青门,但事实上长青门统领大权早已分裂成了两个部分,仅有密探由恭王府统领,死士则直接听命于君主,从人才筛选到任用,恭王府皆无权过问。造成这样状况的原因,一来是君主对恭王府掌握的隐秘势力的畏惧,害怕恭王府和长青门不受控,对皇权造成威胁;二来也是因为钟家人丁不兴,好几代都是一脉单传,自身实力逐渐减弱,以致大权旁落。尤其是到了钟瓒这一代,更是子嗣凋零,门庭衰落。
夏侯纾的外祖父钟敬膝下仅有一子一女,长子钟瓒自幼体弱多病,成年后虽然娶了好几门妻妾,也分别生下了子女,但至今未有一个健康长大的儿子,只有5个花一般娇艳的女儿。外面有传言说这是因为恭王府历代豢养的死士和密探造下太多罪孽,才导致无人继承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