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网站首页 > 人在大唐已成国师 > 第62章 阿史那思摩,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第62章 阿史那思摩,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者!(1 / 2)

虽然满朝臣工都觉得国师苏格傻逼,但苏格坚决认为觉得他傻逼的人才是傻逼。

苏格是半年前回长安的。

河套那边基本已经能正常运转了,苏格把那些水泥厂啊砖窑啊,还有羊毛厂啊什么的通通交给了阿史那思摩代理。

至于阿史那思摩能赚多少中间商差价,那就是他的事了。

当然,作为代价,阿史那思摩这家伙得承受起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重担。

比如水泥厂和砖窑等生产基地的人工问题。

更重要的是挖煤的苦力。

为此,阿史那思摩最近没少跑契丹人那边偷抓契丹奴。

搞的大贺窟哥最近很蛋疼,要不是张公谨这尊大佛杵在那,说不定大贺窟哥就要直接和阿史那思摩互殴了。

至于兵工厂,苏格没敢交给他,而是交给杨师道,毕竟杨师道是朝廷的人。

阿史那思摩就算表现的再怎么忠心,他也是突厥人,所以,就算苏格有心想交给他,李世民也不会同意的。

“国师!真要去西北?”长孙无忌特地走过来慰问了一下。

“昂!”苏格一脸你答对了的表情。

然后长孙无忌偷偷拉着苏格的袖子,刻意压低声音问道。

“国师,西北艰苦,你这般执着,到底为哪般?老实说,是不是有什么好事瞒着我?”

哎哟卧槽!长孙无忌你可以啊!看问题很透彻嘛!

“知我者老长也!”苏格笑眯眯的点了点头。

“赶紧告诉我有什么好处?”长孙无忌追问道。

“盐利!”

长孙无忌听完后顿时虎躯一震,震完之后再震。

尼玛还有这种好事?

“敢问国师,西北之地如何产盐?”

苏格微微一笑,“青海湖!”

嘶……(嘶……(嘶……

嗯咳咳……

长孙无忌这口凉气吸的有点大,差点没喘过气来。

“国师此言当真?”

“骗你干嘛,整个青海湖全是盐,够整个大唐吃几百年呢!”

嘶……

“憋嘶了!”

长孙无忌牙齿一咬,说道:“国师,算我一份呗!”

苏格倒是无所谓,反正他也不图钱,长孙无忌想搂点钱,他也乐的给他点甜头,好歹大家当年在南山一起斗过地主,情谊还是有的。

况且长孙无忌好歹也是一个大山头,背景又粗又硬,有他做合作伙伴,很多事也可以容易些。

当然要说苏格一分钱也不要,那是不可能,毕竟他的顺丰商号还得运转,顺丰快递员们也指望着他发工资呢。

不过,最大头的还是得上交给李世民,怎么说人家也是老大,况且将来还有很多仗要打,国库里没钱可不行。

可惜尉迟恭最近出差去南方和程咬金一起打水寇了,不然还可以拉他一起入伙,毕竟苏格还欠他一大笔钱呢。

盐这种东西,作为古代大宗民生交易物品,官府是控制的很严的,稍微走私辣么一点点,都是要坐牢的的,严重点还要杀头。

但无论官府控制的多么严格,每年因为走私盐而被收押或杀头的人,仍然大有人在。

更别论那些没有被抓到的私盐贩子。

不为其它,高利而已。

而现在,苏格和长孙无忌这两个高居庙堂之上的权贵人物,也打算扎进去分一杯羹了。

实在是机会就摆在眼前,不捞对不起自己啊!

之前在河套的时候,本来也有打算捞一把盐利的,但想想还是算了!

河套那地虽然也有产盐,但大多都是有毒的,不提纯的话,吃了是会死人的。

苏格当时忙着搞羊毛搞烧砖搞水泥,没空去理那一茬,而且提纯什么的也太麻烦了,所以他放弃了。

但现在西北这边有个叫青海的地方就摆在眼前,产出的盐绝对高质量,关键还特么还高产,不搞它搞谁?

所以苏格便自告奋勇的来了。

不过最重要的是,刷贡献点。

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

苏格刚到西北,立马就把正在帐篷里嘿咻的侯君集给拉出来。

“潞国公,我有个项目想和你谈一下。”

侯君集一脸懵逼,特么这神棍怎么跑西北来了?还有项目是什么鬼?

“国师,何为项目?”

“项目?项目就是生意啊!”

“生意?什么生意?”

侯君集立马就来了精神,毕竟之前苏格薅羊毛的时候他也跟着他小赚了一笔。

别看侯君集和李靖只是打仗,中间顺便搂了慕容伏允几万只羊,光是羊毛就让他们赚翻了,而且这都是无本买卖,稳赚不赔的那种。

所以现在一听有生意上门,立马眼睛都变成开元通宝的形状了。

“盐!”

“盐?”

……

经过苏格的一番提点,侯君集当天就下令把青海地区大大小小的盐湖都给占领了。

然后,产盐大业开始了。

本来侯君集是打算让大兵们撸起袖子下去干的,但苏格阻止了他。

“潞国公,听说过奴隶吗?”

侯君集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连忙表示:“听说过!听说过!”

要问奴隶实力哪家强,怀远城里找郡王!

阿史那思摩的封地就在西河套怀远城。

不知不觉间阿史那思摩成了这一行的实力标杆,经他调教过的奴隶,个个吃苦耐劳还温驯听话。

于是苏格又开始联系拥有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阿史那思摩郡王了。

阿史那思摩同志最近比较忙。

忙什么?

忙着吸收先进的文化姿势。

事情是这样的。

去年的时候,苏格还在长安那会,便开始大批量造新纸。

造完纸后,想着应该找个形象代言人广告一下。

好比羊毛布,他找了李靖李天王。

那么新纸这玩意儿,想来想去,苏格觉得有一个人很合适,那就是孔颖达。

老孔作为孔圣血脉,同时又是国子监校长。

妥妥的文化人中的文化人。

找他来代言新纸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某天,苏格就去国子监找孔颖达。

拿着一刀刚新鲜出炉的新纸,十分嘚瑟来到国子监找老孔。

老孔现在已经不止是国子监祭酒了,还有一个十分牛逼拉轰的头衔,大唐十八学士之一。

这头衔可不一般,代表着整个大唐所有知识分子的指路明灯。

更何况他姓孔,指路明灯里最闪耀的一盏不解释。

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孔颖达的地位以及分量那是毋庸置疑。

所以苏格才来找他。